主题: 《有趣的咸丰方言俗语》第二季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1 11:10:27
  • 来自:北京
  1. 16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就这么多哒。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0:18:05
  • 来自:北京
  1. 16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继续,还是说说朱芸的博士论文里的一些说法。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0:18:45
  • 来自:北京
  1. 16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0:22:35
  • 来自:北京
  1. 16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26,“晓得”,可对应我们咸丰方言里对应的比较有特色“找得到”和“找不到(倒)”。否定形式为“不晓得”,疑问形式为“晓得不?”或“晓不晓得?”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0:24:56
  • 来自:北京
  1. 16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27,“背时”,湖北大部分地区都有这个说法,第一季里好像提到过,这个说法多半来自江西安徽一带(他们说法更多更为丰富)。建始的“背秋驴子时”说法比较有特点,第一次见。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0:27:04
  • 来自:北京
  1. 17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28,“”,这里用的“繁体字”,简体字里也有“谲”字,一般用在“诡谲”等词中了,不是动词形式了,多为形容词。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0:31:41
  • 来自:北京
  1. 17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从“言”字旁,或许是“朱芸”选择此字的主要原因。按《说文》,“权诈”似乎也不是一个与“口”(或“言”)有关“动词”。且按《说文》的注音为“古穴切”,大概是读我们方言里读“国”字的读法“guei”,按“穴”字声调(按我们方言)大概是2声(阳平调),说明许慎时代“譎”字不是读“觉”音的。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0:41:08
  • 来自:北京
  1. 17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读“jue22”指“骂”的,在不同方言书中,分别选了不同的字,王树瑛《恩施方言》里用的“诀”字,蒋静《建始方言词汇与文化》里选用了“”,这里用了“譎”或“谲”字,都有一定道理,其实还有一个字“噊”也是音近,而且从“口”部的。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0:42:00
  • 来自:北京
  1. 17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0:47:09
  • 来自:北京
  1. 17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19个,“摛”,现今拼音里读“chi1”,按我们方言里读“ci55”一般字书里都是选择用这个字的。我们方言里常说的“摛脚摛手”,“摛摛夺夺(“夺”为记音,本字或为“掇”字)”等。还有其他字做为本字的,较为常见的还有“从手从“蚩””的写法。可记作“摛”字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2:58:01
  • 来自:北京
  1. 17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19个字,建始方言的例子咸丰也有。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2:58:59
  • 来自:北京
  1. 17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21个字,湖北潜江和武汉话都有这个说法,一般的字书里都作“跶”字。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3:00:18
  • 来自:北京
  1. 17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22个字,有的作“”,算是一个“记音字”。因为是繁体的,“軃”字,打字法能打出来。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3:02:08
  • 来自:北京
  1. 17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居然能显示出来。四川重庆地区,有个“軃神”,指懒汉、二流子、站相不佳之人等,咸丰无此说法。而单字做动词用的则和建始一样。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2 13:02:41
  • 来自:北京
  1. 17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哒,今天没得哒。回见。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5 10:37:35
  • 来自:北京
  1. 18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篇文章,一个硕士论文,关于北宋的《东京梦华录》里的各种“词汇”研究的一篇文章,《东京梦华录》描绘的是关于北宋时期当时“汴梁”即今河南“开封”的风物人情的书。里面有些说法,与我们咸丰风俗有关,不算是闲话了,介绍一下。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5 10:38:41
  • 来自:北京
  1. 18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5 10:41:35
  • 来自:北京
  1. 18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其他条目里,还有关于“社糕”的,不仅仅是《秋祭》,还有《春祭》也有如《社酒》、《社饭》、《社糕》等说法。说明我们方言里叫《社饭》的说法,至少到北宋时期就有了,至于食材为何不同,食用季节变化,是不是有地方特色,或是有其他源头,就不好说了。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5 10:41:55
  • 来自:北京
  1. 18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5 10:42:58
  • 来自:北京
  1. 18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