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有趣的咸丰方言俗语》第二季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3:39:52
  • 来自:北京
  1. 122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3:42:03
  • 来自:北京
  1. 122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里先说读“ha”音的“奤”,本意是指“脸庞大”,其实就是“脸大”,从“大”从“面”,从造字法就可以看出来,就是指“脸大(之人)”。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3:44:59
  • 来自:北京
  1. 122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那么有意思的就来了,“奤巴”,读出来就是“ha巴”,先说第二个字,联系我们方言说“脸”一般就说“脸巴”,第二个字就用“巴”字即可(但这也不一定是古代某个时期的“本字”,多半后来俗字用多了就用这个“巴”字了。)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3:51:09
  • 来自:北京
  1. 122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结论来了:原来我们常说的“哈巴儿”,有可能就是过去某个时期所说的“奤巴儿”,被指“脸大的人”,为什么又指北方人呢?北方人比南方人“脸大”,在某个时期(多半是南北大融合之际,如两晋之间“南渡”,永嘉之乱,或安史之乱,或黄巢之乱时期),南方人见到那么多的逃难的北方人,看人的最初的印象,当然是“看脸”了,而且普遍觉得北方人比南方人“脸大”,是“首要特征”,就用了一个“奤”字,这或许就是南方人称北方人为“奤巴儿”,后来变成了“哈巴”,至于说“傻”,也是相对与南方人,北方人更耿直,没有南方人聪明,应是一种“衍生”的含义了。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3:53:51
  • 来自:北京
  1. 123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字上,南方人说的“哈巴儿”之“奤”字读音,和北京昌平的《奤夿屯》的“奤”字读成“三声”,我们读成53调,记作“ha53”,也是完全符合普通话和西南官话的变化规律的。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3:54:39
  • 来自:北京
  1. 123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3:56:37
  • 来自:北京
  1. 123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3:59:33
  • 来自:北京
  1. 123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明朝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中有“奤调《山坡羊》”之说,而明朝《菽园杂记》中也有南方人称北方人为“奤子”之说,看来至少在明代这个说北方人为“奤”的说法已经存在了。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4:01:26
  • 来自:北京
  1. 123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因为贵州、陕西读“奤”为“po4”,我不了解,就不累述了。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4:03:25
  • 来自:北京
  1. 123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而“奤”字读如“tai”音,声调有记“四声”的,也有如“53”调(西南方言多半是这个声调)。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4:07:29
  • 来自:北京
  1. 123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如果这个本字确实是“奤”的话,这个叫“奤子”或者叫“老奤”的范围和很广。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4:11:54
  • 来自:北京
  1. 123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们咸丰方言中好像有说“老tai53”的,也有说“大”为“tai55”的,或许也是这个“”字,均取“大”意。所谓“大木奤奤”,或许本字也是这个“”字。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4:12:28
  • 来自:北京
  1. 123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4:13:24
  • 来自:北京
  1. 123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4:15:30
  • 来自:北京
  1. 124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赵元任说“湖北钟祥方言”中的“奤子”或许也不是读“ha”而是读“tai”音的。起码孝感地区是说“tai子”。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4:16:32
  • 来自:北京
  1. 124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北方音中多说“老奤儿”,带儿化音的。至少天津肯定有的。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4:18:49
  • 来自:北京
  1. 124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么读,读“ha”还是读“tai”,都基本是从“大”来取意的,比如“老tai55”,或北方天津的“老tai3儿”,都多指“躯体臃肿”、“庞大”的人,或相近的衍生意。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4:20:43
  • 来自:北京
  1. 124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至于这个“”古代某个时期是个“入声字”,更贵州、陕西一带读“po”音更近的读法,为何后来变成了读“ha”和读“tai”音,是文白异读,还是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4 14:22:22
  • 来自:北京
  1. 124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了,说得我自己都晕了,不说了,算不上考证,只是一种说法,觉得有点好玩,戏说而已,可能 性是有的,能说得通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6/19 16:26:52
  • 来自:北京
  1. 124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找找看,说一个咸丰方言或读“qia214”,指“跨”(过)如“水沟”等,谐音如“恰”或“洽”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