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有咸丰有特点、有意思的谚语和方言吗?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阅读:502856
  • 回复:5298
  • 发表于:2017/10/9 15:11:58
  • 来自:北京
  1. 楼主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咸丰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开个头,老家是忠堡的,有个话,“猪儿围到柱柱打转转”,发出来的音是“ju(居) er(儿)围到句(ju)句(ju)打圈圈(juan juan) ”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发表于:2019/10/29 11:46:27
  • 来自:广东
  1. 5298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们祖籍是江西上饶那边迁过来的甘氏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发表于:2019/10/29 11:43:41
  • 来自:广东
  1. 5297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们逗是从江西迁过来的客家人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56:57
  • 来自:北京
  1. 5296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哒,回见。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55:25
  • 来自:北京
  1. 5295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读“mang55”音的幼儿用语,多叠词用法,多指“饭”的用法,在很多西南方言里都有,很多字书也分别考证其本字,写法较多(如大概有左从“耒”,右从“满”字右边部首的写法,大概类似“?”字(左边是“耒”部,打不出来)的说法),说法也较多(比如有的就说是“妈”或是“奶”字的),而《续考》里读“mang55”音的却没有,或许在上一部书里。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48:27
  • 来自:北京
  1. 5294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另,我们方言里,一种“幼儿”用语,说“饭”为“mang55”音,如吃饭曰“吃mang55”、“喫mang55-mang55”、“逮mang55-mang55”,通常与指肉读“嘎”音的连用,如“吃mang55-mang55,吃嘎嘎”多用在喂食幼儿“饭”和“肉”之时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44:25
  • 来自:北京
  1. 5293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举个例子,忠堡话,“那个细娃儿是个“mang55”子客。”又:“那个人长得好“mang55”啊。”意思多指人长得比较胖。而指人“呆傻”的例句一时还想不起来。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41:58
  • 来自:北京
  1. 5292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咸丰方言里其他地方我记不清了,只好像记得“忠堡话”中有“mang55子客”和“mang55汉儿”说法,似乎也有“傻子”、“呆傻”之意,而更多的则指(人)“胖”、“肥胖”。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这个“吂”或“芒”字。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38:05
  • 来自:北京
  1. 5291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用“吂子”“芒子”,在我们方言中意思差距好像不大,哪个都可以。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36:21
  • 来自:北京
  1. 5290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芒儿”,《续考》的词义解释为:“本指牧童,蜀语或因少不更事或见闻有限而引申指傻子。”古代书籍中有宋朝和朝鲜古书都有这个说法。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33:43
  • 来自:北京
  1. 5289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字,作“芒儿”,其中“芒”字也是音“mang55”,和前面的第一个字“吂”完全是一个读法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31:48
  • 来自:北京
  1. 5288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现代的字书,《成都话》,用了“吂”字,谓“傻,痴呆”,“也指傻、莽撞、鲁莽的人”。《川方》作“莽”字;《重方》也作“莽”字。《大字典》有“吂”条,指“老年迟钝貌”。《方言大词典》也收“吂”字。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28:18
  • 来自:北京
  1. 5287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民国十五年《南川县志》“......惟今小儿或老年不能自进食,可直用此字,曰“吂饭”“吂羹”,取彼虽有口,不能自食,犹之亡口。”《长寿县志》:“故作痴呆曰装吂。”又,“蠢极谓之吂踳棒。”民国十八年《新修南充县志》:“无所知曰吂子莽平声。”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23:35
  • 来自:北京
  1. 5286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西汉扬雄的《方言》卷十:“......使之而不肯“荅”(我注:即“答”字)曰吂”。郭璞注:“音茫,今中国语亦然。”而《广韵》:“吂,不知也。”又《宕韵》:“吂,老人不知。”等等。换成一般的说法就是“老糊涂了”,“问而不答”等意。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19:25
  • 来自:北京
  1. 5285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昨天没有说的,翻了一下《续考》,里面读“mang55”音的,本字只有两个。先说第一个,上下结构,上从“亡”下从“口”,即“吂”,居然打字法能够打出来。基本词义为“傻;痴愚”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1:14:53
  • 来自:北京
  1. 5284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再说一个,我们方言里有读作“mang55”音的,还不好找很相近的俗字,大概是“莽”读“一声”或者“平声”,和“公”“东”“通”等一个声调。先记“莽”字吧。具体的说法,我们说“莽子”、“莽子客”,多指人愚钝、不聪明。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0:53:56
  • 来自:北京
  1. 5283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可补证“”字的用法。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0:43:27
  • 来自:北京
  1. 5282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们方言里常用的说法有“落凝”、“凝冰子”、“下凝”、“结凝”、“凝杆儿”、“凝起哒”等等(“凝”都读“另”或“吝”音即可)。参照我们方言里的这个词意来看“凝冻”一词,就更好理解了。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0:36:13
  • 来自:北京
  1. 5280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11 10:35:40
  • 来自:北京
  1. 5279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其实昨天进来了,发现没有可说的,又退了。今天说点儿。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2/7 11:57:45
  • 来自:北京
  1. 5278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没得哒,回见。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