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抗战中的建始籍将士

  • 傲月寒
楼主回复
  • 阅读:18456
  • 回复:0
  • 发表于:2014/9/7 21:31:2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咸丰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自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疯狂侵华,我国半壁河山惨遭日军践踏。1938年武汉沦陷,1941年荆、宜失守。因建始县雄踞鄂西咽喉,凭借山川险峻,成为抗日的大后方。当湖北省机关西迁恩施,随之不少机关、学校相继入境建始,大批国军、战地医院,竞相云集。又因建始地处川、湘之要冲,滇黔门卫,还是当时的航空要道,日寇飞机常有空袭,民众昼不敢街巷结群,夜不能盏灯照明,城区警报一鸣,各机关员工、市民携儿带女,疾步向城郊四周防空洞藏身,待解除警报后,方可返回。加之物资缺乏价昂,“金圆券”大贬值,兵夫粮款,负担累累,民不聊生。

我中华儿女不堪凌辱,热血青年相继应征入伍,奔赴前线,浴血抗日。据不完全记载,建始籍官兵阵亡达202名,其中:少校1名(刘国钧,在国军三四师师部任职,1941年5月于江西阵亡,年仅 25岁),上尉2名(聂维、黄仪)、中尉1名(聂棋福)、上士1名(朱贵廷)、中士9名(程友生等)、下士7名(余德福等)、上等兵35名(刘谋生等)、一等兵64名(余文国等)、二等兵81名(杨定寅等)、三等兵1名(罗国光)。他们分别牺牲于山西、云南、江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河南、广西、南京及缅甸等前线阵地,献身于1937年至1945年。特别是1937年12月,六师三团、四八师一八三、二八三团,在南京抗日阵亡就达55名,他们牺牲时,年龄最小的仅12岁,最大的46岁,平均年龄38岁。

1944年至1945年,正值抗日战争日趋紧张、国势千钧一发之际,建始县响应政府十万大军之召唤,动员知识青年从军,各机关公教人员及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共245名青年从军,其中建始县初中在籍学生应征入伍的就占60名。当时我是该校首届毕业生之一,亲自目睹同届年龄较大而被批准入伍者就有13名。他们被应征后,全部集中在四川万县训练,直至抗战胜利。大多数凯旋归来,各返原校或单位学习或工作。少数随军的知青,1949年赴台,本届有李待慎、熊克陛、石年烂等6人。 1994年,他们从台返梓探亲,我等相聚会晤,他们十分怀旧,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无比高兴。

据建始史料记载,8年抗战中,全县征集新兵 15189名,上述阵亡的刘国钧等202名已列入忠烈祠。其实为国献身,何止倍蓰?在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中,建始籍士兵也不少。其间或存或亡,迄今也无法调查确认与统计,谁能为众多无名英雄昭祀典、慰忠魂呢!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