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 我为活龙添光彩看周癫子和陈二郎的故事

  • 坏坏哥
楼主回复
  • 阅读:8918
  • 回复:8
  • 发表于:2012/12/27 9:03:15
  • 来自:广东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咸丰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在活龙街上赶场,我们除了看“包包车”,另一个可看的把戏就是看周癫子(土家人把疯子叫癫子)“演讲”。周癫子在当时是一位大约五六十岁的老人,家住活龙坪镇上不远的一个村里,时常头裹白帕,上穿军绿上衣,下穿粗蓝布裤子,脚穿水草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土家农民。因为他患有精神病,姓氏为周,所以大家都叫他周癫子。听说他的精神病是在文革时候遭到迫害带来的刺激造成的,算是后遗症。有人说他的精神病很轻微,有人又说严重,反正,具体情况我们也不知晓。

  起初,活龙坪街上及其周围时不时出现了一些破坏公物的等不良现象,甚有在镇政府破坏公物之事,当有领导询问公物是谁破坏时,大部份人都不加思索地答道:“那肯定是周癫子搞的”。渐渐地,以活龙坪街为中心,方圆几百里内各种各样的破坏事件大多数人们都怀疑是周癫子所为。

    但实际上周癫子和一般精神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他不会在街疯狂乱串,或是动手打人,也不会砸东西,反正一切损坏别人利益的事情他不会干。那么,周癫子到底是街上会干啥事呢?

    在活龙坪,八零后以上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周癫子每在逢场天便会上街上去“演讲”,且“演讲”的主题都是围绕国家政治、政策、当地民生、社会等话题,似乎他是一个政府政策宣传员的角色。虽然他所讲述的东西大部分东西都是虚拟的和临时编造的,却讲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同时也充满幽默和笑料的成分,现在的“一周立波秀”跟周癫子的演讲相似。周癫子的这种口才和“演讲”能力在当时赢得了大部分活龙坪老百姓的欣赏,毕竟他只是一个精神病人,一个癫子。他的“演讲”也成为活龙坪街上赶场人的一种乐子,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所讲述的话题都是编造的。也让这个地处深山环绕不大的小镇在赶场天更增添了几许热闹和诙谐的气氛。

    曾记得,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只要是逢场之日,周癫子都会到活龙坪街上演讲。时而在活龙坪供销社门口、时而在拱桥上等地方,他都会像讲师一样站定后当即开讲,语句铿锵有力,表情从容,手势也摆得几分优雅。他或讲政策、或论民生、或谈农民经济…。每每这时候,他的身边便会围上一群土家山里的赶场人洗耳恭听,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粉丝”。

  那时候的我们还是个小孩,对那些政策或民生之事似懂非懂。看见大人们围上一团,也便挤进去凑凑热闹,听着周癫子口中讲出那些“国家政策是不断变化的,农民自主生产是必然的,现在政府必须把集体资产拿出来分到每家每户,具体数量是人均二十斤大米,五至六斤肉…”等等之类的话,我们也便呼和着大人们的笑声笑起来,时而也在下面学叫着:“国家政策是不断变化的,农民自主生产是必然的…。”

    还记得有一次,周癫子在“演讲”的时候突然说毛主席在前一天晚上给他亲笔写了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诗。这时候街上围观的人们都很好奇,都对周癫子说那首诗是写的什么内容,让他读出来大家听听。在大家的劝说下,周癫子果然开口念道:“杨家来的女子,江家来的妻子,周华友和扶兴平是傻子。”这一说完,围观的人们无一不哈哈大笑。周癫子类似这样的句子还很多,现在,活龙坪很多人都还记得。

    原来,他所说的周华友和扶兴平两人均是活龙坪政府机关干部,是活龙坪的农民们都知道的两个人,也并不坏,周癫子借着是毛主席写的诗来隔山打牛骂他们,当然顺其自然成为了人们的笑点。

    又听说有一次,周癫子跑到活龙坪初中操场上去大声演讲,让学校无法正常上课,学校领导和老师也拿他没办法,精神病人嘛何必计较。

   后来,周癫子年岁老迈,身体壮况一日不如一日,因病去逝。

  周癫子病逝后,活龙坪也时有发生各种各样的破坏事件。据说,在周癫子过逝后的一个晚上,活龙坪街上有家服装店门口上面的一块匾牌夜里掉了下来,第二早上,开早巴车的司机看到后便按喇叭叫醒店主。司机问“你好好的一块牌牌怎么落下来了呢?”店主不加恩索地答道:“肯定是周癫子搞的。”周癫子过逝时,在这中巴车上的一位年老年人去坐过夜,还唱了一晚孝歌,听服装店店主这话很是不爽,直接骂道:“撞你MP鬼哦,周癫子早就到阎王那里去了,那能来搞你的牌牌。”服装店主这才恍然大悟。逗得中巴车司机和车上的乘客哈哈大笑,司机一脚踩下大油门朝城里开去。

  因为知名度使周癫子成为一个代名词,管它好事坏事,人们习惯性的认为是周癫子所为,因为“癫子”二字从表面上麻痹了人们。其实,当时活龙坪出现了无数个周癫子。

  后来,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年周癫子健在时,有部份群众对当地的一些不公平的事或物不满,更有一些从来没走出过活龙坪的愤青对当时的一些现壮,即不满又不敢表达出来,便使用过激行为搞各种破坏,人们把这些各种各样的破坏事件全推到周癫子身上,把屎盆子扣在了周癫子头上,嫁祸于周癫子。

  关于周癫子在镇上“演讲”带来的乐趣和笑料,误会话题还有很多,这无疑也成为土家农民排解农活压力的一种活动。但有一件事大家一直都未明白,那就是周癫子除了在逢场天上街“演讲”之外,其余的时间倒是和正常人一样在家里干农活,这好像一直都是大家心目中的一个谜。

  周癫子的过逝让人们从不习惯变成习惯,现在每每有人说起周癫子和他的故事,人们笑得合不拢嘴,因为他曾经的演讲带来的乐趣让人们难忘。

  尽管活龙坪地区不定时的有癫子出现,但能与周癫子相提并论的癫子目前还没有,见的最多的也只是土家孝歌。孝歌在活龙坪地区传承比较完整也较普遍,管它是三毛八病过逝还是天灾人祸过逝,人们都不忘坐上一夜请歌师为死者唱孝歌,为了超渡亡魂、给死者洗冤减过,让亡者顺利上路,无惊无扰地在极乐世界生活。



  孝歌歌词大多由歌师临场发挥现场编造,跟周癫子的演讲差不多,孝歌分历史故事、警示教育、劝世文、随口对唱、现实社会生活壮况等多种,每句多为7个字,且十分讲究韵律和对仗工整,脉络清晰,十分流畅。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活龙坪这个地处武陵深山中的小镇也是没逃脱这个命运。虽然孝歌在活龙坪很流行,分布还很广泛,也只是部份老人在传承,年轻中会唱孝歌的人为数不多,估计到了下一代很可能失传。

  在活龙坪一带的年轻人中,孝歌唱的最好的要数晓溪的陈二郎,陈二郎唱孝歌跟老一辈所唱的孝歌有些不同,他们提倡开放性、前瞻性与多元性,其歌词内容无定性,大多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关,也会唱出人民的疾苦生活,追求创意、简单、好玩,具有欢乐的氛围,即有巴东一带的撒叶儿嗬的味道,也有当年周癫子演讲一样的风趣。陈二郎本身对孝歌这种土家苗家草根艺术非常感兴趣,他认为如果让这门草根艺术及其一些土家苗家风俗失传了会非常可惜,于是与几个喜好这门草根艺术的年轻人成立了一个组合,叫“陈二郎孝歌合唱团”,将孝歌继续传承下去,很快陈二郎孝歌合唱团在活龙坪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乡村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好,村落及乡镇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应了温总理所说的“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也有部份村落或乡镇的人们认为自己没有吃到蛋糕或者吃得太少,更有甚者这些蛋糕根本没分给老百姓,活龙坪各村群众里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民众摆山王龙门阵说这干部不行那干部无能力,有人网上写文章,有人给上级领导写信,更有胆大的当面质问乡里干部等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民众赶场摆山王龙门阵说这干部不行那干部无能力的现象,出现了满田客蚂叫的情况。这些客蚂的叫声让乡里面的干部烦躁或者不安心,总之一句话,民众的指责让他们很不爽,或者说民众的反映会阻碍他们升官发财之道。便开始怀疑这人怀疑那人,首先怀疑的是陈二郎孝歌合唱团,因为他们的知名度摆在全乡之首,其次是各村落的老师及其相对有有点文化的人(包括写香火和写对联的人),再次就是怀疑身边的同事等等。

  关于陈二郎孝歌合唱团带来的误会话题跟周癫子当年一样,还有很多,但这也跟周癫子的演讲一样成为土家农民排解农活压力的一种活动。

   “好事怕出名,出名传千里”,到底是陈二郎孝歌合唱团的孝歌唱出来对社会现壮的不满还是活龙坪地区有无数个陈二郎?目前还是个迷,要揭开这个迷底,只有等陈二郎孝歌合唱团逝世后才能知晓,当年周癫子也曾在这种非议中渡过一辈子。

  有人说周癫子给活龙坪增添了光彩,也有人说周癫子给活龙坪抹了锅烟墨;有人说陈二郎孝歌合唱团给活龙坪增添的光彩,也有人说陈二郎合唱团是一群“刁民”。他们到底有没有为活龙坪添光彩?让世人说去吧。

注:周癫子的故事为记实,陈二郎的故事为虚构,此文为半记实半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月色无边
  • 发表于:2012/12/27 14:32:45
  • 来自:广东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坏坏哥的文章了!
  
  • 坏坏哥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2/27 15:55:49
  • 来自:广东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这也是算响应党的征文号召嘛,你们一征文我不就出来了吗?
  
  • 我本悠闲
  • 发表于:2012/12/28 9:15:45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进步文章,支持!
  
  • 卷哥
  • 发表于:2013/1/2 21:43:06
  • 来自:广东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莫言
  • 发表于:2013/1/2 22:41:27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生活,很有感触的文章。强烈支持!
  • 咸宜
  • 发表于:2013/10/7 10:11:24
  • 来自:北京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曾几次看过这篇"大作",感慨颇深,乡土乡音,读后更生思乡怀旧之感(因曾在活龙生活工作过多年)。希今后多有这些作品,以接地气并厚众生。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