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新版咸丰方言 不断更新~大家跟风

  • 导 航
楼主回复
  • 阅读:140725
  • 回复:28
  • 发表于:2011/12/23 22:09:52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咸丰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咸丰的游泳叫浮澡儿,
咸丰的开始叫架灭,
咸丰的结束叫杀果
咸丰的蹲下叫孤起,
咸丰的感冒叫搞凉达,
咸丰的土豆叫洋芋,
咸丰的玉米叫苞谷
咸丰的红薯叫红苕,
咸丰的吝啬叫色耐,
咸丰的暴饮暴食叫憨吃哈胀,
咸丰的辣椒叫七子妹儿,
咸丰的蜻蜓叫洋丁丁,
咸丰的飞蛾叫飞娃儿,
咸丰的流氓叫二杆子
咸丰的男人叫男客家,
咸丰的女人叫姑娘客,
咸丰的乞丐叫告花儿,
咸丰的讨厌叫厌台,
咸丰的勇敢叫凶敢,
咸丰的理发叫剃脑壳,
咸丰的串门叫走人户,
咸丰的陷儿叫潲子,
咸丰的聪明叫尖,
咸丰的被骗了叫杀猫儿,
咸丰的鬼叫嘛嘛儿,
咸丰的好叫要得,
咸丰的怀叫撇,
咸丰的傻叫得包儿,
咸丰的青蛙叫癞磕马儿,
咸丰的孩子叫细娃儿,
咸丰的外面叫外头
咸丰的膝盖叫磕席巴儿,
咸丰的内衣叫秋山儿,
咸丰的大便叫改大手,
咸丰的肉叫嘎嘎,
咸丰的运气不好叫造烈,
咸丰的轴关节叫道拐子,
咸丰的聊天叫日白,
咸丰的黑叫黑区马拱的,
咸丰的女孩子叫妹仔儿,
咸丰的瓜子叫向花儿,
咸丰的老鼠叫老许子,
咸丰的杯子叫缸缸,
咸丰的头叫脑壳,
咸丰的办喜事叫整酒或招呼客,
咸丰的陀螺叫得螺,
咸丰的旮旯叫咔咔国国,
咸丰的不认真叫算坛子,
咸丰的难受叫过不得,
咸丰的现在叫才将,
咸丰的不管叫紧它,
咸丰的没穿衣服叫光懂懂儿,
咸丰的糟了叫拐达,
咸丰的有分寸叫有哈数,
咸丰的鞋子叫孩子,
咸丰的摔跤叫达趴扑,
咸丰的挣扎叫板命,
咸丰的簸箕叫烧机,
咸丰的讽刺叫日决,
咸丰的上街叫赶常,
咸丰的踝关节叫螺丝骨,
咸丰的大腿叫胯子,
咸丰的等一下叫等哈儿,
咸丰的别急叫莫慌,
咸丰的很多叫几多多,
咸丰的偶尔叫要不三时,
咸丰的斧头叫开山儿,
咸丰的不见了叫不在达,
咸丰的婴儿叫毛细娃儿,
咸丰的拳头叫定子,
咸丰的客气叫讲礼,
咸丰的没精神叫死迷日眼,
咸丰的做事叫助活路……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6:46:43
  • 来自:北京
  1. 28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说“巴”了,太遥远,古人就称我们老家那块,也就是川东往东,湖北往西这块“半楚半蜀”,而且行政区划上也曾属于四川过,也属于湖广过,语言上两边特点均有。但到底是在“湖广填四川过程中”,从荆楚往西的过程中(指语言的变化过程),我们是偏向于荆楚呢(或者本身就是荆楚)?还是荆楚语言流入四川过后,再回来往东影响我们,不太清楚。
不妥之处,见笑了。说得不对请包涵。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6:39:37
  • 来自:北京
  1. 27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书上的,有点意思,与大家分享一下。其实就一句话,现今的四川官话,就是已成都话为基础的四川话,其来源是不同时期的移民形成和发展的,在历次移民中,因为与荆楚相邻,湖广人最多,差不多在五成上下,所以所谓的湖广话,其中湖北话又占绝大多数的“湖广方言”成了四川话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四川民谚中甚至直接称四川方言为“湖广话”。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6:31:37
  • 来自:北京
  1. 26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四川《简阳县志》里有一些湖广方言:如下雨说落雨;久雨叫绵绵雨;前三天叫上前天;中午叫少午(或晌午);冰雹叫雪弹子;浓霜叫白头霜;地方叫地头;水塘叫堰塘;平原叫坝坝;女人为婆娘;头后叫zhuazhua;誉人不实叫舔肥(咸丰话里有典型的话叫“豁坡儿舔肥”指人刻意讨好别人)。不细腻叫粗嘎噶;柱子下的基础叫桑凳(或墩);器物柄称把把;猪颈脖肉称曹头;很香叫蓬蓬香;公狗叫牙狗;公猪叫脚(读jiuo)猪;蟋蟀叫罩鸡子;草木针为刺巴;牛马左右腰肉为软艌;身上尘垢叫嘎嘎(或旮旮);还有饭店两碗并一碗叫冒儿头,撮合人叫总成(打总成);婚宴喜宴叫整酒。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6:12:17
  • 来自:北京
  1. 25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现在四川官话中,尤其是川东地区很多的方言词汇来自于湖广(原湖北湖南):
与湖北麻城方言高度近似的有:幺(指小儿,排行最小的);不消(不须);有喜(妇女怀孕);滚开(烧水至沸腾);发脾气(生气、发怒);龅牙齿(门齿突出);怄(气不顺);发梦崇(梦魇着了);晓得(知道);闹热,热闹(不清静);把稳(仔细、谨慎);矮挫挫(个不高);丁丁、些些、点点(少,小);人情(礼物);耍(玩);将就(凑合);憨(脾气固执、耿直、刚烈等)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5:42:35
  • 来自:北京
  1. 24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对于猪,湖南话读ju;湖北话读ju;四川开县话读ju或是zhu;四川官话读zhu。
这些说明,四川的开县的人主要是以湖南湖北人为主的移民的后裔。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5:37:32
  • 来自:北京
  1. 23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对于书:湖北话:读xu;湖南话,读xu;四川开县话,读xu;四川官话:读shu。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5:35:43
  • 来自:北京
  1. 22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对于称呼外公:湖南方言:ga公,湖北方言:ga公(现在宜昌的还是这个读音);四川开县:ga公;四川官话:外公。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5:33:32
  • 来自:北京
  1. 21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荆楚地区是端午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受荆楚文化的影响,四川的几乎所有地方(甚至全中国)都有过端午的的习惯。但只有川东地区的华阳、屏山、马边、合州、酆都、黔江、彭水、万县、大宁、广安、奉节有过大小端午的习惯。其中以万县的大端午最为隆重。大小端午的习俗在川东地区的分布,充分说明了荆楚文化对川东文化比其他地区有更深的影响。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5:26:39
  • 来自:北京
  1. 20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光绪二十年《黔江县志》:“(五月)五日,放端阳学,.......十五日为“大端阳”。”光绪元年《彭水县志》、光绪九年《酆都县志》都有类似记载。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5:23:11
  • 来自:北京
  1. 19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清代,川东地区有“大端午”和“小端午”之说,农历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我们咸丰有这个说法吗?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5:20:10
  • 来自:北京
  1. 18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从词汇上看,四川川东地区普遍称男孩为“崽儿”,称馄饨为“包面”;称玉米"包古”“包榖”“包谷”。这完全是受湖北、湖南的影响所致。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5:15:55
  • 来自:北京
  1. 17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数量时限词:一凯两凯(或是一改两改):指一个两个;一哈哈指一会儿,一些;一港港指一会儿;二天指以后;煞果指结束,完毕。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5:12:36
  • 来自:北京
  1. 16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疑问词:把什么读成“咱过、懒样、晃子”。
语尾词:如“薅”,“打”,“得”:他是昨天来的“薅”;今天赶场“打”;你吃饭没“得”。
称弟弟或小儿子为“姥姥”(音);男人、女人为男边家、女边家,或男班家、女班家。
墨(或篾)脑壳在咸丰话里指什么?我好像记得有这个词。意思忘了。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5:04:31
  • 来自:北京
  1. 15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指地点的词:将这个地方、那个地方说成:这王子,那王子;这堂,那堂;这堂果,那堂果;这个郎场,那个郎场。
这是四川秀山话,和咸丰差不多。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4:52:52
  • 来自:北京
  1. 14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荨麻,称为活辣子。
上下字同音不同的有(后面的字变音,基本是变轻声):奶nai;篮lan儿;米mi碗wan爪zhao果guo蛋dan;筷kuai牙ya;鞋hai儿;妹mei洞dong肚du
这部分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大多数都是幼儿用语。实际是一种重叠词变调的手段或现象。
不好意思,正好是书上看到的。
  • 青龙山人
  • 发表于:2017/9/18 14:41:55
  • 来自:北京
  1. 13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ü  民国十六年《广安州新志》载:

 “里巷宴饮,乃行烧酒,必申酒令,懼(音ju,四声)其号呶失节,酒行齐行,酒止齐止,盖不过三爵之意。觞豆必席间让齿,奇珍必携归奉亲,是曰“鲊包”,妇女尤甚。”

ü  鲊包儿,《成都方言词典》:“①旧时同一祠堂的人吃清明会(清明时祭祖后用苗产聚餐)时,用荷叶、南瓜叶等把吃不完的菜包回家,这种菜叫鲊包儿。②出门或吃酒席作客后带回家的少量食品或礼物:来吃鲊包儿。”今四川一些地方仍有称从宴席间带回来的食品或者小礼物为“鲊包”的。如1989年新修《营山县志.方言》:“杂包儿,坐席后,给客人带走的心舌片的包。”近邻四川的湖北和贵州一带也有此说法。如同治五年《长阳县志》载《竹枝词》:“栽秧插禾满村啼,正是栽秧插禾时,口唱秧歌骑秧马,晚来还带鲊包归。”又民国三十七年《贵州通志》引《广顺州志》“男、妇做客,俱取席果糕饵之类,包裹携回,曰“扎包”。”
  • 快乐王子
  • 发表于:2015/12/31 9:13:46
  • 来自:湖北
  1. 12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活龙人说最好给我帮帮忙叫活显得给我帮一哈
  • lov9e
  • 发表于:2012/1/6 20:55:00
  • 来自:重庆
  1. 11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下蛮是么意思?
不承诺,不敷衍,尽全力
  • 杜陈小东
  • 发表于:2011/12/30 9:50:23
  • 来自:湖北
  1. 10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上面——皮头
肉类——嘎嘎
  • 云隐山人
  • 发表于:2011/12/29 14:49:52
  • 来自:湖北
  1. 9楼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咸丰人把说话不中听说成淡鸡巴哪嚓嚓的。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