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有趣的咸丰方言俗语》第二季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9:34:07
  • 来自:北京
  1. 4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咸丰有个说法,音如“”,可记作“du21-du21”,一般指“底部”,如“瓶子独独”、“碗独独”、“盆独独”。好像前面那个帖子也提到过,这里声调“21”的标法是参照一个四川方言的文章。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9:37:00
  • 来自:北京
  1. 4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有些文章,基本将这个音“du21”的方言说法,考本字为“?”字,现在拼音音为“tun2”。则我们方言里说的“du21-du21”,可记为??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9:40:49
  • 来自:北京
  1. 4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上从“尸”,下从“豕”(其实就是指“猪”)的字,这个帖子无法显现,其实搜狗输入法里有这个字的。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9:42:40
  • 来自:北京
  1. 4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9:44:56
  • 来自:北京
  1. 4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写法见截图,这是一篇讲湖北江陵方言里的,它的音标的“声调”是江陵方言的音,看来与我们咸丰不太像,它标的“34”,这种声调我们咸丰好像是没有的。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9:48:31
  • 来自:北京
  1. 4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其实,看作者引用的《广韵》里的说法,这个字的读法为“都木切”,则声调和后字“木”的声调应该是一样的,在我们咸丰方言“木”字读法和这个音“独”的字音声调是基本差不多的。说明我们方言至少更符合《广韵》的“声调”,江陵方言则有点“变调”了。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9:51:52
  • 来自:北京
  1. 4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目前来看,这个字在我们咸丰(不知道恩施其他县市情况如何)和川蜀一带,往往用作“叠词”用法,前面可加一个“名词”类器物。而湖北江陵地区,往往是一个“单字”,加上一个“子”的用法。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9:58:41
  • 来自:北京
  1. 4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截图,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还有,只是下面部分多了“一点”,其实是一样的。在古代某个时期,“臀”、“豚”字和这个字是“互训”或“同训”的,用哪个字都可以,表达不同是“”(不指明是谁的屁股)、“豚”(专指猪屁股或指猪)、“上从尸,下从豕”的这个字(指物体的底部)。这三个字,在今拼音里都读类似“屯”的音。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04:11
  • 来自:北京
  1. 5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另,这个字是个“入声字”,所以我们方言里的说法也不是读“入声字”时期的读法,也是相对较晚一些变出来的。其“叠词”的声调标法也是一个‘“特例”,属于“后字”不变“轻声”的例子。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04:47
  • 来自:北京
  1. 5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06:22
  • 来自:北京
  1. 5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字,暂且就说到这里了。也是一种对前面提到过的补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09:59
  • 来自:北京
  1. 5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10:34
  • 来自:北京
  1. 5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11:15
  • 来自:北京
  1. 5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刚才说的这个字是来自这两篇文章里的截图。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11:52
  • 来自:北京
  1. 5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13:48
  • 来自:北京
  1. 5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溜刷》,标音方法有点问题,用的类似拼音的标法,显示后字读“轻声”。意思和我们方言基本一样。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19:00
  • 来自:北京
  1. 5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5《涎皮上脸》,我们一般说《涎皮寡脸》,“涎”字,现在拼音读“xian2”,类似《闲》音,我们方言读“xuan21”,声调是一样的,中间带了“-u-”韵,在我们方言中类似“旋”字读音,应该是一个某个时期的古读法遗留,本字是“涎”字基本是定论了,不再累述。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21:52
  • 来自:北京
  1. 5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又,我们方言里说形容某种“黏糊糊”的状态,有“涎lia53-lia”的说法,方言读出来类似“旋lia53-lia”第一个字本字也是“涎”字无疑,后字或标“nia53”似乎也可,后字本字待考。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32:30
  • 来自:北京
  1. 6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再说一个疑惑,一年多来,在众多的西南方言的字书或者文章里,没有发现我们咸丰说的一个词,专指“罗圈腿”(或比罗圈腿更严重的一种疾病情况),我们一般读作“pan53-子”,音近似“叛”的普通话的音。如“跛子”的“跛”即可以读“掰”音,又可以读“钵”音,这个说法都见到过。但这个“pan53-子”指罗圈腿的说法,没有见到任何介绍,又不像是我们方言里的一个特有的“俚语俗语”。存疑待考。
  • 青龙山人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1 10:34:03
  • 来自:北京
  1. 6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没得哒,回见。明天回咸丰了,中间会中断一些“时候-儿”,见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